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17楼国际精准肿瘤中心王芳军教授详解:胃癌的主要成因有哪些?这几点你必须知道!
发表:王芳军 发表时间:2025/4/16 15:57:24
在我国,胃癌长期高居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率前列,尤其在中老年群体中更为常见。
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17楼国际精准肿瘤中心王芳军教授指出:胃癌的发生并非偶然,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。了解清楚“元凶”,才能更好地做到防患于未然。
那么,胃癌的主要成因都有哪些?下面就由王芳军教授为大家深入解析:
一、幽门螺杆菌感染:胃癌“头号风险因素”
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可在胃内长期生存的细菌,感染后会引发慢性胃炎、胃黏膜萎缩,进而导致肠上皮化生、异型增生,甚至癌变。
王芳军教授指出: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,尤其是家庭聚餐、共用餐具等习惯,使得传播更为隐匿。因此,建议定期检查幽门螺杆菌,感染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根除治疗。
二、不良饮食习惯:让胃“慢性受伤”
长期高盐饮食、常吃腌制熏烤食物、爱喝浓茶烈酒,这些都会对胃黏膜造成慢性刺激和损伤。
王芳军教授提醒,高盐环境会破坏胃黏膜屏障,利于幽门螺杆菌生存繁殖;而腌制食物中的亚硝酸盐则可能在体内转化为致癌物。饮食清淡、规律,是保护胃健康的重要一步。
三、吸烟与饮酒:双重毒害胃黏膜
吸烟中的多种有害物质,会通过血液循环影响胃黏膜修复能力;而饮酒尤其是空腹饮烈酒,更容易造成黏膜直接损伤,加速炎症和溃疡的形成。
王芳军教授强调:吸烟、饮酒者患胃癌的风险远高于普通人,想远离胃癌,从戒烟限酒开始。
四、遗传因素及家族史:不能忽视的风险背景
若家族中有一级亲属(如父母、兄弟姐妹)患过胃癌,其他成员的患病风险也会随之升高。部分人群还可能存在特定遗传基因突变。
王芳军教授建议,有胃癌家族史的人,应更早开始筛查,尤其注意出现消化不良、体重下降、黑便等异常信号时,及时就医。
五、胃病长期不治或滥治:给癌变埋下隐患
慢性胃炎、胃溃疡、胃息肉等胃病如不规范治疗,或自行服药掩盖症状,可能在多年后发展为癌变。
王芳军教授指出,胃病三分治七分养,尤其是反复发作、迁延不愈的胃病,务必引起重视,按医嘱规范治疗,定期复查。
结语:
胃癌并非“一夜之间”形成,而是“长期积累”的结果。王芳军教授提醒,保护胃健康,从改善生活方式、积极筛查高危因素做起。
真正的防癌,不是等症状出现才反应,而是提前行动。把胃癌“挡在门外”,从认识这些主要成因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