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我国,近20年发病率增加了40%!胰腺癌,被称为“癌中之王”,以其高隐蔽性和侵袭性著称。在生活中,很多人把胰腺癌称为“癌症之王”,据临床分析,胰腺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几乎在5%以下,若病症发现时已经进入中晚期,那么治愈率将会更低。但大家也要知道,胰腺癌并不是悄悄到来的,若身体出现了这4个症状,那么一定不要拖延,建议及时就医。
1. 疲劳:最易被忽视的信号
广州新市医院肿瘤科统计:67% 胰腺癌患者以乏力为首发症状,常被误认为工作劳累。这种疲劳与普通疲劳不同,休息无法缓解,且伴随食欲下降。
2. 腹痛:位置暗藏玄机
典型腹痛位于中上腹或左上腹,夜间加重。但约 30% 患者疼痛放射至腰背部,易被误诊为腰肌劳损。北京协和医院案例:45 岁患者因腰痛就诊骨科,3 个月后确诊胰腺癌已转移。
3. 黄疸:可能是 "假黄疸"
胰头癌压迫胆管引发黄疸,但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巩膜轻微黄染,常被误认为熬夜或结膜炎。广州肿瘤防治中心数据:22% 患者因此延误诊断超过 6 个月。
4. 血糖异常:披着糖尿病外衣
30% 胰腺癌患者初诊为糖尿病,且血糖难以控制。广州新市医院肿瘤科研究发现:新发糖尿病患者中,1.2% 最终确诊胰腺癌,需警惕 "暴发性糖尿病"(3 个月内体重骤降 10% 以上)。
胰腺癌善于伪装成肠胃炎
上腹不适,夜间更明显胰腺癌的上腹不适和疼痛具体表现为上腹疼痛和不适感、闷堵感,时轻时重,时有时无,一般夜间更明显。
隐痛、胀痛和腰背痛
不适感的部位较深,范围较广,且有进行性加重现象,并逐步转为隐痛、胀痛和腰背痛。
腹痛偏于右上腹,后期可有腹背痛
胰腺癌的腹痛偏于右上腹,胰体尾癌偏于左上腹,少数人可有脐周痛。后期可有腹背痛,并且疼痛常与体位有关,在仰卧时加剧,坐立、弯腰、侧卧、屈膝时减轻。
1. 影像学盲区
早期肿瘤直径<2cm 时,CT 漏诊率高达 40%
超声内镜(EUS)是目前最敏感的检查手段,可发现 1cm 以下病灶
2. 肿瘤标志物的 "欺骗性"
CA19-9 虽为常用指标,但在胆道感染、胰腺炎时也会升高,需结合 CEA 等综合判断
3. 穿刺活检的风险
胰体尾肿瘤穿刺可能引发胰瘘,发生率约 5%,需经验丰富的介入科医生操作
1、黄疸:年龄大于四十岁、长期吸烟人群,出现黄疸:皮肤黄、眼睛黄、尿色加深。
2、体重减轻: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体重减轻:超过10%。
3、消化不良: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:食欲不振、进食后腹胀,恶心呕吐,上腹饱胀不适。
4、上腹疼痛:上腹部疼痛或腰背部疼痛:典型的腹痛在仰卧位加重、弯腰可减轻,夜间尤为明显,有持续性的,也有间歇性的,主要在上腹部。
5、新发糖尿病:突然出现的糖尿病,且家族中没有糖尿病病史或肥胖。
6、慢性胰腺炎:一次、多次胰腺炎发作。
7、脂肪泻:不能解释的脂肪泻:油花样腹泻,油脂状或泡沫状。
张俊杰主任特别提示:若出现不明原因消瘦、持续腰背痛、新发糖尿病,尤其是有胰腺癌家族史者,务必尽早就医排查。记住:在与胰腺癌的博弈中,时间永远是最珍贵的筹码。
结语
胰腺癌的 "套路" 虽深,但并非无迹可寻。广州新市医院肿瘤科三区张俊杰主任提醒:识别早期信号、选择精准诊断、把握治疗时机,每一步都可能改写命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