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,根据2025 年世界睡眠日数据显示,我国肿瘤患者失眠发生率高达 68.3%,是普通人群的 3.2 倍。美国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研究证实:睡眠剥夺会使 NK 细胞活性下降 72%,导致肿瘤复发风险增加 2.3 倍。对于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,失眠不仅加剧疲劳感,更会形成 "失眠 - 免疫力下降 - 病情恶化" 的恶性循环。
对于肿瘤患者而言,睡眠不仅是恢复体力的重要途径,更是对抗疾病的关键环节。由于疾病本身和治疗带来的种种困扰,肿瘤患者的睡眠质量往往难以得到保障。
广州新市医院肿瘤科三区张俊杰主任为肿瘤患者支招,改善睡眠4招搞定!
一、睡眠对肿瘤患者有哪些重要性?
1、增强免疫力
睡眠是身体自我修复和调节的重要时期,免疫系统在此期间得到强化。充足的睡眠能够促进T细胞、B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发挥,帮助肿瘤患者更好地抵御癌细胞侵袭,降低感染风险。
2、缓解疲劳与疼痛
肿瘤患者常伴有身体疲劳和疼痛症状。良好的睡眠可以促进内啡肽等物质的分泌,有效缓解疼痛,使患者在醒来后感到精神焕发,疲劳感减轻,从而提升生活质量。
3、提高治疗效果
充足的睡眠能够增强肿瘤患者对手术、化疗、放疗等治疗手段的耐受性,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治疗带来的副作用,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,甚至可能延长生存时间。
4、改善心理状态
睡眠不足可能导致或加重焦虑或抑郁情绪,而这些情绪又会影响睡眠质量,形成恶性循环。良好的睡眠可以帮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,对治疗更有信心。
5、促进康复和治疗效果
睡眠时间的减少或睡眠质量的变差,会造成人体内一些保护机体免疫功能物质的减少,这些物质的减少意味着人体免疫功能的降低,它直接影响到肿瘤患者的康复,甚至可能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。
二、哪些因素是肿瘤患者睡眠障碍的成因
1. 生理因素
癌性疼痛:中重度疼痛患者失眠率达 89%(VAS 评分>5 分)
治疗副作用:化疗药物引发的潮热(发生率 67%)、靶向药导致的肌痛
昼夜节律紊乱:褪黑素分泌减少 50%,皮质醇水平异常升高
2. 心理因素
焦虑抑郁:HADS 量表评分≥8 分者失眠风险增加 4.1 倍
创伤后应激:诊断初期失眠与 PTSD 症状呈显著正相关(r=0.63)
3. 环境因素
病房噪音:ICU 平均夜间噪音达 58 分贝(WHO 建议<30 分贝)
光线干扰:夜间输液导致褪黑素分泌抑制延长 2.5 小时
三、有哪些方法改善睡眠?
1、心理调节
患者可以通过听音乐、阅读、与家人朋友聊天等方式舒缓情绪。必要时,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,进行心理疏导和放松训练,如冥想、深呼吸练习等,以减轻心理负担,为睡眠创造良好条件。
2、改善睡眠环境
保持卧室安静、黑暗和凉爽,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,使用遮光窗帘、耳塞等辅助工具。住院患者可与医护人员沟通,调整病房灯光,减少夜间不必要的打扰。
3、调整生活习惯
坚持规律作息,每天在相同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。白天适当增加活动量,如散步、做简单瑜伽等,但避免睡前剧烈运动。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,可通过泡热水澡、喝温牛奶等方式放松身心,促进睡眠。
4、合理治疗
向医生反馈睡眠问题,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,缓解身体不适。必要时,在医生评估下短期使用助眠药物,但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。
广州新市医院肿瘤科三区张俊杰主任强调:睡眠对于肿瘤患者来说不仅仅是休息那么简单,睡眠关系到患者的免疫功能、身体代谢、症状缓解、心理状态以及治疗效果等多个方面。肿瘤患者的睡眠健康不容忽视。因此,肿瘤患者应该重视睡眠质量,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措施改善睡眠质量,从而以更积极的心态和更强的体力对抗病魔。